2021年我国文化产业逐步恢复
  
	——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高级统计师张鹏解读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数据
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以下简称“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9064亿元,比上年增长16.0%;两年平均增长8.9%[1],比2019年同比增速加快1.9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上半年及前三季度文化企业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0.0%、10.6%和10.0%,均高于2019年同期同比增速。
行业整体恢复情况良好。2021年,9大文化行业营业收入与上年相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43个行业中类中,41个行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增长面达95.3%。从两年平均增速看,8大行业实现增长,其中,新闻信息服务、创意设计服务、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内容创作生产4个行业增速高于文化企业平均水平,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6.7%、13.8%、10.5%和9.7%;文化投资运营、文化装备生产、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传播渠道4个行业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8.4%、7.2%、3.3%、3.2%。文化娱乐休闲服务受疫情影响较重,两年平均增速下降9.2%。
新业态发展动力强劲。2021年,数字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2]实现营业收入39623亿元,比上年增长18.9%;两年平均增长20.5%,高于文化企业平均水平11.6个百分点;占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3.3%,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互联网广告服务2个细分行业营业收入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46.4%和31.8%。
区域集聚效应更加凸显。2021年,东部地区实现营业收入90429亿元,比上年增长16.5%,两年平均增长9.2%;占全国的比重为76.0%,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从城市群看,15个副省级城市[3]实现营业收入38660亿元,增长16.3%,两年平均增长11.0%;占全国的比重为32.5%,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2022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继续显现,我国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不断健全,文化产品供给质量稳步提升,文化消费市场总体趋向活跃,文化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将进一步增强,文化产业规模有望持续发展壮大。
注:
[1] 两年平均增速是指以2019年相应同期数为基数,采用几何平均的方法计算的增速。
[2] 新业态特征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是:广播电视集成播控,互联网搜索服务,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数字出版,其他文化艺术业,动漫、游戏数字内容服务,互联网游戏服务,多媒体、游戏动漫和数字出版软件开发,增值电信文化服务,其他文化数字内容服务,互联网广告服务,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版权和文化软件服务,娱乐用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其他智能文化消费设备制造。
 
[3] 15个副省级城市包括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宁波、厦门、济南、青岛、武汉、广州、深圳、成都和西安。
 中国政府网
中国政府网

 今日要闻
今日要闻 政务要闻
政务要闻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视频新闻
视频新闻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机构职能
机构职能 政府领导
政府领导 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 政务五公开
政务五公开 统计公报信息
统计公报信息 领导信箱
领导信箱 网民留言选登
网民留言选登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 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 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 
     
 
 65320102653202
65320102653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