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 题:贷款总量增长结构优化 企业经营活力增强——三季度金融数据折射经济“新变化”
新华社记者 吴雨、张千千
2020年已过去三个季度,金融运行积极变化不断积累,折射出宏观经济的新变化。前三季度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6.26万亿元,接近去年全年新增16.81万亿元的水平,对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强。同时,信贷结构不断优化,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明显,企业经营活力和信心不断增强。
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14日在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引导资金更多的流向实体经济,强化对稳企业、保就业的金融支持。
当前,全社会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的累计增量是29.6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9.01万亿元。其中,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新增人民币贷款,接近上年全年水平。
阮健弘表示,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实体经济从债券、股票市场获得的直接融资大幅增加。同时,前三季度我国企业贷款保持平稳增长,累计新增10.8万亿元,同比多增2.6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贷款结构持续优化,金融机构对重点领域的中长期贷款的力度不断加大,前三季度实体经济中长期贷款占各项新增贷款的72.9%。
数据显示,9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30.5%,已经连续11个月上升;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比如批发和零售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2%,较3月末高2.8个百分点。
“获得的长期资金较多,能更好地稳定企业的信心。中长期贷款增多有利于经济恢复和进一步增长。”阮健弘说。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存,部分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面临一些困难。对此,央行加大了结构性货币政策精准滴灌的作用,推出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
记者从央行了解到,今年6月至8月,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对72.9万户、6176亿元普惠小微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3月至8月,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1.8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发放6279亿元。
我国信贷增长较快的背后并非“大水漫灌”,货币供应保持合理充裕。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6.41万亿元,同比增长10.9%;狭义货币(M1)余额60.23万亿元,同比增长8.1%。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9月末M1同比增长8.1%,较上年同期高4.7个百分点,创下2018年3月以来新高。 这说明随着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活跃度大幅提升,企业经营活力明显增强。
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升值。10月1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收盘价较去年末升值了3.3%,较去年平均值升值2.5%。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小幅升值是我国经济向好的自然反映。”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说,我国率先有效控制疫情,经济社会恢复发展,出口形势良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中国是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是宏观审慎的政策工具,近期央行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下调为0。孙国峰介绍,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稳定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面临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孙国峰表示,我国经济运行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期,货币政策坚持稳健取向不变,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完善跨周期设计和调节,维护正常货币政策空间,平衡好内外部均衡,处理好短期和长期的关系,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中国政府网
中国政府网

 今日要闻
今日要闻 政务要闻
政务要闻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视频新闻
视频新闻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机构职能
机构职能 政府领导
政府领导 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 政务五公开
政务五公开 统计公报信息
统计公报信息 领导信箱
领导信箱 网民留言选登
网民留言选登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 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 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 
 
 
 65320102653202
65320102653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