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扶贫日系列论坛热议脱贫攻坚成果——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
832个贫困县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超100万个
10月14日,2020年扶贫日系列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
扶贫日系列论坛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为主题,是10月17日扶贫日之前开展的4项活动之一,包括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论坛、产业扶贫论坛、就业扶贫论坛、健康扶贫论坛等21个平行分论坛。各论坛分别从不同领域“解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发力点。
960多万名贫困搬迁群众乔迁新居
记者从10月14日举行的2020年扶贫日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论坛上获悉,经过5年不懈努力,“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全国累计建成集中安置区3.5万个、安置住房266万多套,960多万名贫困搬迁群众乔迁新居,有效解决了“十三五”期间近五分之一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随着搬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搬迁群众乔迁新居,“搬得出”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如何实现搬迁群众稳定脱贫、后续发展已成为当前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首要任务。
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司负责人表示,易地扶贫搬迁已全面转入以后续扶持为重心的新阶段,产业发展、就业帮扶、社区治理、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等扶持政策已陆续出台并取得积极成效,后续扶持工作开局良好。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牵头部门,将进一步督促指导各有关地区和部门完善后续扶持政策体系,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该负责人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欠发达地区、大型安置区以及搬迁群众中少数民族群众、“老幼病残弱”等特殊群体,做好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持续加大搬迁群众产业就业帮扶力度,提升完善集中安置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推动产业扶贫与乡村产业振兴有效衔接
10月14日,农业农村部在北京举办2020年扶贫日产业扶贫论坛。该论坛以“推进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主题,研讨交流有关思路、举措和建议,并发布全国产业扶贫100个脱贫典型和100个帮扶典型。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表示,要巩固好产业扶贫的成果,发挥好产业基础支撑作用,推动产业扶贫与乡村产业振兴有效衔接。
韩俊说,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大力发展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经过共同努力,产业扶贫已成为覆盖面最广、带动人口最多、政策力度最大的扶贫举措。832个贫困县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超过100万个,建成各类产业扶贫基地超过30万个,特色鲜明、带贫面广的扶贫主导产业已初步形成。贫困地区累计培育引进各类企业6.76万家、发展农民合作社71.9万家、家庭农场超过15万家,主导产业均已实现新型主体带动。
“在产业扶贫过程中,贫困县组建技术专家组4100多个、选聘产业发展指导员26万名,实现产业技术服务贫困县、贫困村全覆盖。70%以上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关系。”韩俊说,2015年至2019年,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3416元增加到9808元,年均增长30.2%。
韩俊表示,下一步,围绕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要重点抓好提升扶贫产业链发展水平、壮大县域特色主导产业、促进农产品顺畅销售、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强化到村到户科技服务等任务,确保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
贫困劳动力就业规模持续扩大
记者从10月14日举行的2020年扶贫日就业扶贫论坛上获悉,过去5年,我国贫困劳动力就业规模持续扩大。2016年至2019年,全国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从1527万人增至2729.2万人,增加1202.2万人,增幅为78.7%。截至今年9月底,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超2934万人,达到去年同期的107%,稳住了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基本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就业扶贫政策体系全面覆盖,组织劳务输出、扶贫车间吸纳、自主创业带动、公益性岗位安置四条就业渠道不断夯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90%以上得到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支持,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比上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得到增强。
经过多方努力,全国就业扶贫取得积极成效。数据显示,贫困劳动力在收入大幅提高的同时,务工稳定性也在不断提升。相对于2016年,全国2019年外出务工时间6个月以上人数比例由46.9%上升到64.2%。许多贫困户依靠外出打工,在摆脱贫困的同时,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掌握了技能,日子过得更有甜头和奔头。截至9月末,我国共建设扶贫车间32280个,吸纳贫困人口就业43万人;遴选1465家示范性就业扶贫基地,培育了一大批有口碑、有特色的劳务品牌;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41.4万人,创办领办各类经营主体21.4万个,带动约406万贫困人口增收;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贫困人口494.86万人。
把最好的医疗资源用在“刀刃上”
记者10月14日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的2020年健康扶贫论坛上了解到,“十三五”期间我国动员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和全社会广泛参与健康扶贫,其中,全国1007家城市三级医院累计选派医务人员超过8万人次,在832个贫困县的1172家县级医院蹲点帮扶。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焦雅辉当天在论坛上说,这些三级医院与贫困县的1172家县级医院建立了“一对一”帮扶关系,“从对口帮扶工作启动之初就明确了‘杀鸡要用牛刀’的思路,要把最好的医疗资源用在‘刀刃上’”。
自2016年我国启动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工作以来,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焦雅辉介绍,截至2019年底,评为二级甲等的贫困县县医院超过560家,同比增加40%;达到三级水平的贫困县县医院超过45家,同比增加50%。
“脱贫攻坚收官之后,我们会把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持帮扶关系不变,帮扶要求不变,帮扶管理不变。”焦雅辉表示,届时将以驻点帮扶为主、远程医疗为辅,通过专科建设、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远程医疗、科研和项目协作等多种方式,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健康保障。(记者 黄俊毅 顾 阳 乔金亮 韩秉志 吴佳佳)
 中国政府网
中国政府网

 今日要闻
今日要闻 政务要闻
政务要闻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视频新闻
视频新闻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机构职能
机构职能 政府领导
政府领导 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 政务五公开
政务五公开 统计公报信息
统计公报信息 领导信箱
领导信箱 网民留言选登
网民留言选登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 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 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 
 
 
 65320102653202
65320102653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