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天启程,向未来进发。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将来到首都北京,共赴盛会,共商国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国家机关要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健全联系代表的制度机制,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要尊重和保障委员民主权利,做好委员服务管理,为委员履职创造良好条件”。
肩负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代表委员履职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人大和政协工作的水平,关系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功效的发挥。
提高代表委员素质能力、充分发挥代表委员作用……一项项举措扎实完善制度、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更好支持和保障代表委员依法履职。
从“创新形式”到“丰富内容”
联系群众更加密切
作为心血管领域专家,全国人大代表张俊杰时常来到辖区人大代表联系点,开展义诊、收集民意,把健康送到老百姓家门口。
一次义诊,一位老人向张俊杰倾诉孙子的病情。张俊杰敏锐地判断孩子可能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建议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证实了他的判断,经过及时治疗,孩子情况渐渐好转。
“治病救人、为民代言,都是我的职责所在。”依托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张俊杰在诊疗一线发现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成为履职建言的重要线索。
建好“小家”,服务大家。
目前,各地建成20多万个代表家站,基本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在党组织领导下,代表家站连同基层立法联系点、预算工委基层联系点等,为代表开展活动提供重要阵地。
加强人大常委会同代表的联系、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人大做好代表工作的重要抓手。
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直接联系全国人大代表416名,通过邀请代表列席会议、参加执法检查等活动,与代表保持经常性联系。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委员会也建立起联系相关领域代表工作机制。
联系界别群众是政协委员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必然要求。
在政协全体会议中开展界别协商,就界别群众共同关心的问题集中开展协商讨论;把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情况作为履职考核重要指标……全国政协不断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机制,确保联系常态化、规范化和实效化。
一年来,全国政协召开10场专门委员会座谈会,明确提出做好关怀关心政协委员、联络服务政协委员等工作。全国政协办公厅服务保障1.2万余人次委员开展1.05万余项联系界别群众活动,联系界别群众约53万人次。
“肩上的责任不轻啊!”全国政协委员周源表示,将把社会所需和自身所长相结合,在密切联系群众中聚众智,在真情服务群众中解民忧。
代表委员进行专题调研活动是密切同群众联系的重要方式。
“这次调研为我撰写代表建议打开思路。”日前,围绕推动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等主题,部分在粤全国人大代表奔赴广州、佛山,探访园区、企业,全国人大代表常巨平参加调研后信心满满。
调研“沾泥土”,建言接地气。
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统筹组织1838人次代表开展209次专题调研,形成118篇报告;直接组织香港、澳门、台湾代表分别赴河南、甘肃等地开展视察、专题调研……
一年来,超700人次委员参加全国政协组织的专题调研,委员们把了解的情况、搜集的意见,带到协商议政会议上,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举措……
走出会场、走进现场,代表委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调研、走访、座谈等方式,加强民主监督、推动政策落地,促成党心与民心双向奔赴。
从“写在纸上”到“落在地上”
建议提案办理更加有效
“办理部门的同志积极与我对接,极大提升了履职积极性。”去年,全国人大代表曹景芳提交了有关新能源汽车售后保障的建议。
这份建议交由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办理后,推动将“新能源汽车维修工”工种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人大代表对各方面工作提出建议,是代表依法履行代表职责、反映人民群众意见的重要形式。
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负责人介绍,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尽责,对各方面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9235件,交由213家承办单位研究办理。各承办单位均已办理完毕并答复人大代表。
提案是政协委员履职的重要载体,是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身边好用的法律服务多起来,直接找我求助的外卖‘小哥’、快递员反而少了。”放下手中案卷,全国政协委员魏青松语气很轻松。
此前,围绕新就业群体“雇主是谁”的困局,魏青松多次开展调查、对话后,提交了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援助的提案。
这一提案得到司法部答复:多部门联合发文明确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中工作地或休息地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点,组建劳动用工争议多元化解中心,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争议调解、法律援助等服务。
一年来,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提交提案5000余件,提案意见建议被吸纳到政策文件中,为科学民主决策发挥了积极作用。
办理好代表建议、委员提案,是政府自觉接受监督的内在要求,也是支持和保障代表委员依法履职的重要体现。
全国人大推动“一府一委两院”在办理代表建议以及邀请代表参加视察调研、座谈等工作中加强同代表的联系,认真听取代表意见建议。
在委员履职平台发布提案参考选题700余条,组织近100名委员参加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全国政协及时发布提案工作参阅材料,帮助委员知情明政、精准选题,并建立健全提案工作全流程反馈机制,增强委员的成就感。
“每次调研过程中,我都在思考如何将最新调研成果转化为合理化建议,提高提案的‘含金量’。”全国政协委员敖虎山提交的《关于破除唯“帽子”论,创新科研人才评价新标准的提案》被评为全国政协2024年度好提案。
加强党派提案工作,拓展提办双方交流渠道,种种举措让委员深切感受到人民政协提案工作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中的重要作用。
从“增强本领”到“提升修养”
服务保障更加优化
加强学习培训,是提高代表委员履职能力的重要途径。
“每一堂课都是精品,都很精彩。通过集中学习,进一步明晰了履职思路。”在2024年第五期全国人大代表学习班上,全国人大代表陈雪萍分享学习感悟。
围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高质量发展等主题,全国人大常委会2024年举办5期代表学习班,867人次代表参学。
多名代表表示,每次学习班,大家虽然岗位不相同,但都肩负人大代表的共同职责,碰撞出的火花很有启发。
从研究制定课程体系大纲,到建立学习培训师资库;从组织“代表部门面对面”活动,到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代表学习培训更加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为代表更好履职尽责“充电赋能”。
一年来,全国政协制定委员集中学习培训计划,举办学习研讨班和宣讲报告会,参学委员达2000余人次,助力委员更好地把学习成效转化为高水平履职尽责实践。
“参加学习培训不仅提高了政治能力,也学习到丰富的履职方法。”全国政协委员李依娲娜直言,将以扎实履职书写民族团结的生动故事。
商以求同,协以成事。
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参与立法、监督、调研等工作……人大代表参与常委会工作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就有关工作事项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至十三次会议期间,150人次列席代表先后就55个议题发表682条审议意见,有关审议意见均交有关单位研究处理或工作参考。
修订《全国政协委员议政建言成果反馈工作办法》;健全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的机制,注重优化重点协商方案生成机制;改进发言遴选机制……通过建章立制,全国政协不断加强协商能力建设,推动协商议政活动高质量开展。
“在双周协商座谈会上,我提出中西医结合问题,引发参会人员热烈讨论。”全国政协委员张勉之表示,大家你来我往、层层深入,提出不少好建议,协商议政活动就要这样务实高效。
加强对代表委员履职监督管理,才能更好地督促其依法有效履行职责。
严格落实大会期间会风会纪要求,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印发《人大代表履职日志(2024)》,及时了解掌握代表资格变动情况……履职监督管理机制不断建立,有力规范代表履职行为,激发代表履职热情。
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全国政协不断对委员的义务职责进行细化和量化,教育引导委员守政治纪律、讲政治规矩,自觉维护良好形象。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代表委员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用一条条意见建议推动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落实,生动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勃勃生机。
不断健全的履职保障制度,架起高效畅通的民意桥梁,必将激励代表委员奋力书写履职尽责的精彩答卷,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记者 亓玉昆)
 中国政府网
中国政府网

 今日要闻
今日要闻 政务要闻
政务要闻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视频新闻
视频新闻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机构职能
机构职能 政府领导
政府领导 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 政务五公开
政务五公开 统计公报信息
统计公报信息 领导信箱
领导信箱 网民留言选登
网民留言选登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 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 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 
 
 
 65320102653202
65320102653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