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5月24日电 题:占比达10%!中国数字经济“长”得快
新华社记者严赋憬、颜之宏
占比达10%!
24日开幕的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传来好消息: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10%。亿万民众畅享“数智红利”。
当今世界,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2022年,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明确目标: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
如今,这一目标提前实现。
一个小苗茁壮成长,背后是从技术革新到产业赋能的持续突破。中国数字经济成长为“大块头”,其中蕴含着大智慧。
——以前沿技术不断累积数字经济发展势能
基于多传感器的城市道路车道线识别,工业机器人集成安装与调试,端侧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创新……在由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组委会主办的2024数字中国创新大赛上,一个个选题昭示着未来数字领域的技术新趋势。
数字经济,本身是一门汇聚各种前沿技术的先进产业。
当前,我国5G网络、光纤宽带网络和移动物联网络覆盖面更广,先进计算、人工智能等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量子计算、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研发进度不断加快,2023年算力总规模居全球第二位……
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土壤,不断拓展着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潜力。
——以数据赋能有力托举产业转型
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主论坛上,首批20个“数据要素×”典型案例一一亮相。
以工业数据空间推进产业链上下游加强信息共享,应用物流运单人工智能识别、智能沙箱等技术提升多式联运承载能力和衔接水平,建立专业化新药研发数据集进行智能化分析以有效降低新药研发周期……一个个典型案例正是以数据要素促进产业转型的真实写照。
在长三角,一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可以在4小时车程内解决所需配套零部件供应。中国“智”造速度的背后,是产业配套能力完备性的体现,更离不开数字化转型这一重要支撑。
数据显示,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已超3.2万亿元,已培育421家国家级示范工厂、万余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从供应链到生产线,数实融合进一步提速,不断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以数字手段打造美好生活
场馆之外,冶山春秋园引入AR数字许愿树、泉山摩崖题刻科技拓印等数字艺术形式,打造马球场遗址数字多媒体秀……宋代的青绿福州、闽越开疆图穿越而来,数字手段为人们打开了无限想象空间。
如今,数字化生活日益成为中国社会的重要生活方式:92.5%的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2023年“网络中国节·春节”主题活动相关内容总传播量达304.5亿次,2023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5.7亿……
成绩之下,也要正视我国数据资源管理和利用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的现实,数据多元流通模式待完善、数据价值有待进一步释放等问题也应得到重视。
立足当下,面向未来,一个数字经济大国正不断开拓数字经济新蓝海。
 中国政府网
中国政府网

 今日要闻
今日要闻 政务要闻
政务要闻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视频新闻
视频新闻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机构职能
机构职能 政府领导
政府领导 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 政务五公开
政务五公开 统计公报信息
统计公报信息 领导信箱
领导信箱 网民留言选登
网民留言选登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 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 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 
 
 
 65320102653202
65320102653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