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在合理区间
——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解读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数据(上)
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2%,保持在合理区间。工业生产持续发展,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从总体上看,国民经济运行保持平稳,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下一步,要把稳增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增强经济发展韧性,顶住经济下行压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消费拉动作用增强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 赵同录
前三季度,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六稳”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诸多风险和挑战,我国经济总体保持平稳态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一、发展韧性不断增强
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6977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005亿元,同比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277869亿元,同比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376925亿元,同比增长7.0%。
分季度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2468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比二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
二、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从三次产业看,前三季度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6.2%、39.8%和54.0%。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2%、36.3%和60.6%。
分行业看,前三季度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增速分别为7.4%、6.4%、7.1%、19.8%、8.0%,合计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4.1%。
三、消费需求持续发力
从消费来看,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5%,拉动经济增长3.8个百分点,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从投资来看,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名义增速为5.4%,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9.8%,拉动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
从外需来看,根据海关统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至19.6%,比上年同期上升33.8个百分点。
四、新动能空间继续拓展
新动能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分别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8个和3.1个百分点。
新兴业态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6.8%,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0.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19.5%。
秋粮有望再获丰收 生猪生产积极补栏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 黄秉信
前三季度,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毫不放松粮食生产,贯彻落实生猪保供稳价政策措施,农业生产总体保持稳定。
一、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
总体来看,今年整体气候条件有利粮食生产,夏粮和早稻合计增产12亿斤,秋粮生产形势良好,预计全年粮食将再获丰收,产量有望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全国夏粮总产量2835亿斤,比2018年增加58.6亿斤,增长2.1%,与历史最高年份(2017年)持平。全国早稻总产量525亿斤,比上年减少46.5亿斤,下降8.1%。
秋粮生产形势良好,全年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目前,全国玉米、中稻和一季晚稻、大豆等秋粮作物已基本收割完毕,双季晚稻正处于产量形成关键期,距成熟收获还有1个月左右时间。整体来看,如果后期天气正常,预计今年秋粮生产将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有望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农业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在保障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的同时,大力发展高收益经济作物,粮、经、饲结构调整明显。
二、牛羊禽产量稳定增长
前三季度,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5508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8.3%,其中牛羊禽肉产量2327万吨,增长7.6%;猪肉产量3181万吨,下降17.2%,致使肉产量供应减少。禽蛋产量2372万吨,增长5.5%;牛奶产量2153万吨,增长2.5%。
牛羊禽产品产量增长,存栏增加。生猪出栏减少,生猪产能继续下降。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了恢复生猪生产和保供稳价的政策措施,积极组织进口和国家储备肉投放,保障肉类市场供应。目前,一些地区和养殖企业出现了积极补栏的信号。
三、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
前三季度,全国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6.3%。分类别看,三季度全国农产品生产者价格呈现“三升一降”的运行特点,比上年同期上涨1.1%,渔业产品上涨1.2%,饲养动物及其产品上涨32.0%,林业产品下降1.8%。分品种看,三季度谷物生产者价格下降1.0%,其中稻谷下降1.3%,小麦下降1.9%,玉米上涨1.3%,大豆上涨0.9%;蔬菜价格由升转降,下降0.1%;部分产品价格涨幅较大,水果生产者价格上涨8.1%;生猪生产者价格上涨49.3%,活牛上涨11.6%,活羊上涨14.2%,活家禽上涨9.5%。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 小微企业受惠面大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副司长 张卫华
前三季度,全国工业经济总体呈现平稳运行态势。工业生产平稳增长,结构调整继续推进,新动能持续壮大,企业效益结构性改善,小微企业政策惠及面持续扩大。
一、工业生产继续增长
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9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增速比上月加快1.4个百分点。
多数行业继续增长。前三季度,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8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超半数产品实现增长。前三季度,统计的605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373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
部分行业当月生产形势明显改善。9月份,仪器仪表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5.9%、11.4%、7.7%、7.0%。
二、新兴动能持续壮大
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较快增长。前三季度,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6.0%和8.7%,增速分别高于全部规上工业0.4个和3.1个百分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增长。前三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新产品产量高速增长。前三季度,3D打印设备、服务机器人、智能手表、充电桩、平板电脑、城市轨道车辆等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57.6%、145.7%、84.5%、74.0%、33.0%、30.8%。
三、企业效益结构性改善
前8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7%。
新增利润主要来源于电气机械、电力和建材等行业。前8个月,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8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
汽车、电子等主要行业利润改善。前8个月,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电子制造业利润虽同比下降19.0%和2.7%,但降幅比前7个月分别收窄4.2个和3.6个百分点。
私营企业和小型企业利润保持增长。前8个月,受消费品制造业利润增长7.5%影响,私营企业和小型企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6.5%、10.3%。
四、小微经营环境改善
三季度,小微企业享受税收减免政策的占53.0%,比二季度上升0.8个百分点,连续6个季度上升。其中,享受税收减免政策的小型和微型企业占比分别为43.7%、55.4%,比二季度分别提升0.5个和0.9个百分点。
服务业支撑作用明显 企业景气保持扩张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统计司司长 杜希双
前三季度,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明显;新动能成长壮大,转型升级稳步推进;景气保持平稳扩张,市场发展持续看好。
一、市场主体发展活跃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376925亿元,同比增长7.0%,分别高出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0.8个和1.4个百分点。
市场主体发展活跃,服务业就业投资持续增长。前三季度,工商新登记服务业企业435.8万户,同比增长8.4%,占全部工商新登记企业数量的80.4%。
服务贸易逆差减少,提质增效成果显现。1月份至8月份,我国服务贸易总额达到35720.8亿元,同比增长3%。其中,服务出口12645.6亿元,增长9.7%,出口增速高于进口增速10个百分点,服务贸易逆差下降10.1%,降幅比前7个月进一步扩大。
二、新产品新业态涌现
前三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21.8%和8.4%,增速分别快于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14.8个和1.4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1292亿元,同比增长61.3%,高出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速48.4个百分点。
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1月份至8月份,全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776.8亿GB,同比增长96.5%。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0.5%,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12.3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持续升级。1月份至8月份,规模以上教育、体育、居民服务业、卫生、娱乐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6.0%、12.2%、11.4%、10.6%和10.5%,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三、景气保持扩张态势
服务业景气保持扩张态势。前三季度,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各月均位于52.5%以上的景气区间,均值53.3%。受制造业景气回升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和物流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5%和54.0%,分别比上月上升2.6个和1.8个百分点。
三季度,服务业小微企业经营状况预期指数为50.1%,较上季度回升0.4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表明小微企业对未来经营向好抱有信心。前三季度,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均值为59.7%,保持在较高景气区间,服务业企业对市场发展持续看好。
CPI结构性上涨 PPI走势较为平稳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司长 赵茂宏
前三季度,各地区各部门在促进生产、改善流通、稳定价格、保障民生等方面紧密配合,协同发力,全国物价保持总体平稳。
一、消费领域价格结构性上涨
月度涨幅略有走高。前三季度,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5%,涨幅比去年同期扩大0.4个百分点。
食品价格上涨较多。前三季度,食品价格上涨6.5%,涨幅比去年同期扩大5.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27个百分点,占CPI总涨幅的50.8%。食品中,猪肉价格涨幅较大,是CPI涨幅扩大的核心推动力。前三季度,猪肉价格上涨21.3%,影响CPI上涨约0.49个百分点;羊肉和牛肉价格分别上涨11.2%和9.0%,鸡肉和鸭肉价格分别上涨8.4%和5.9%,鸡蛋价格上涨3.1%。受年初天气条件不利、生产运输成本增加等多重因素影响,前三季度,鲜果和鲜菜价格分别上涨18.3%和5.1%,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45个百分点。
非食品价格涨幅稳定。前三季度,非食品价格上涨1.5%,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18个百分点,是CPI能够保持总体温和上涨的主要原因。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0.8%,涨幅回落1.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25个百分点。工业消费品中,受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由去年同期分别上涨13.4%和14.9%转为分别下降5.3%和5.2%。前三季度,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上涨1.7%,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
二、生产领域价格走势平稳
月度涨跌窄幅波动。前三季度,全国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由去年同期上涨4.0%转为持平。从各月环比看,1月份下降0.6%,其余各月涨跌幅均在正负0.3%以内窄幅波动。从同比看,前4个月温和上涨,4月份0.9%的涨幅为最高点,6月份止涨转平,7月份起连续3个月下降。尽管各月PPI有所波动,但平均来看,前三季度PPI整体走势较为平稳。
生产资料价格略有下降。前三季度,生产资料价格由去年同期上涨5.2%转为下降0.3%,影响PPI下降约0.23个百分点,促使PPI由涨转平。
生活资料价格略有上涨。前三季度,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8%,涨幅比去年同期扩大0.4个百分点,影响PPI上涨约0.20个百分点。
 中国政府网
中国政府网

 今日要闻
今日要闻 政务要闻
政务要闻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视频新闻
视频新闻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机构职能
机构职能 政府领导
政府领导 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 政务五公开
政务五公开 统计公报信息
统计公报信息 领导信箱
领导信箱 网民留言选登
网民留言选登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 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 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 
 
 
 65320102653202
65320102653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