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断升级中美经贸摩擦,引发全球市场动荡,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复苏。在此背景下,今年上半年,中国6.3%的GDP增速依然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国民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各项主要指标数据充分证明,面对中美经贸摩擦等外部环境带来的种种挑战,中国经济社会具有强大的抗压能力,中国完全有能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2018年7月底,中央在深刻洞察国际国内形势的背景下,做出了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重大经济政策部署。做好“六稳”是确保我国宏观经济行稳致远的法宝,也是我国在中美经贸摩擦中取得主动的经济政策保障。今年以来,以“六稳”为导向,我国在相关领域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助推高质量发展。这些政策措施不断显效,为中国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必须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国务院成立了包括20多个部委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地多措并举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今年1月至7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867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79%。8月19日,“部分省份稳就业工作座谈会”召开,研究部署进一步稳就业政策措施,要求充分认识就业工作的艰巨性和形势的复杂性,把稳就业放在突出位置。
——金融形势总体向好。在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同时,我国不断推进扩大金融开放。11条措施相继实施,开放让金融业更具竞争力。而利率市场化改革等举措则助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投资平稳增长。各地不断加大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科技创新、新兴消费等领域的投入。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投资增势良好。1月至7月,制造业投资增长3.3%,比1月至6月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小幅加快。
——外贸发展保持稳中提质态势。一系列稳外贸措施发布,各地区各部门狠抓政策落实,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大力培育外贸新业态,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广大企业迎难而上,内生动力不断增强。7月进出口值创今年单月新高,推动规模稳步扩大。
——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实际使用外资持续稳定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均保持较高增速,东中西部地区、自贸试验区普遍增长,主要投资来源地投资增速不减。1月至7月,中国吸收外资数量逆势上涨,关于“企业大规模外迁”的谣言不攻自破。
尽管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从全球看,中国依然是世界上表现最好、潜力最大、韧性最足的经济体之一。尤其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早已今非昔比,具有了发展的深厚积淀。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
从长远看,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大、韧性强、回旋余地大。近14亿人口、近9亿劳动力、1亿多户市场主体……巨大的市场规模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国内消费结构的升级不断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拉动经济的新增长极。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不断提高,政策工具多、空间足。此外,随着我国科技创新水平持续提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断推进,创新驱动力越来越强。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新动能正在快速集聚。
尤为重要的是,面对外部诸多不确定性,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化被动为主动,坚持办好自己的事情,用改革开放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咬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不动摇,一系列改革开放措施不断深入推进。
展望下半年,从经济动力、活力和政策红利等方面来看,中国经济增长仍有坚实基础,全面深化改革还将不断释放利好。
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有条件,也有足够的能力,有效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把经济下行压力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确保经济运行持续健康平稳。(李予阳)
 中国政府网
中国政府网

 今日要闻
今日要闻 政务要闻
政务要闻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视频新闻
视频新闻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机构职能
机构职能 政府领导
政府领导 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 政务五公开
政务五公开 统计公报信息
统计公报信息 领导信箱
领导信箱 网民留言选登
网民留言选登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 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 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 
 
 
 65320102653202
65320102653202 
 
 
 
